盲派,简称"盲",是中国古代一种文化思潮。
其主张人应该“失明”,抛弃肉体、感性和感官,彻底超脱人世的苟且。
盲派的核心是反感世俗的分离和区隔,追求身心的统一和融合。
它是一种超越经验的哲学,通常被认为是元代心学。
盲派具有令人深思的意义,为现代人所借鉴。
盲派思想追求心灵、精神上的彻底自由,因为认为视觉、听觉、触觉等感官只会束缚人的思想,限制了人们对于世界和人生的理解和认识。
盲派强调超越色、声、香、味、触来寻求更广泛、更深邃的觉察和认识。
这种反体验主义、反凭感觉论的思想,与现代科学追求超越视觉、听觉等受限范围的思路异曲同工。
在当代高科技的背景下,盲派思想有不俗的普适力。
然而,盲派也受到争议。
一些人认为,盲派过于极端,否定了感官体验的重要性。
感官作为人的生命基础绝不可忽视。
因此,我们需要理性地看待盲派,评估它的价值和局限性,把握它对人文文化、思维方式的影响。
个人的修行,需要在生命和时间的框架内,找到体现身与心的重要性的平衡点。
每个人都需要寻找生命的真谛,而盲派所追求的刚好是寻找生命中的另一条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