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司马光为什么号涑水先生河南结婚习俗都有哪些因为司马光原籍为陕州夏县(今属山西夏县)涑水乡人,所以世称涑水先生。
司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10月11日),字君实,号迂叟,北宋史学家、文学家。司马光出生于光州光山,此时其父司马池任光山县令,所以给他起名光;六岁时,司马池就教司马光读书,七岁时,不仅能背诵《左氏春秋》,还能讲明白书的要意;并且做出了“砸缸救友”这一件震动京洛的事。
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宋理宗宝庆二年(1226年),理宗图二十四功臣神像于昭勋阁,司马光位列其中。咸淳年间,从祀于孔庙。明嘉靖年间,从祀时称“先儒司马子”。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司马光与历代功臣四十人从祀历代帝王庙。
扩展资料
司马光的主要成就反映在学术上,他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全书共二百九十四卷,通贯古今。
上起战国初期韩、赵、魏三家分晋(公元前403年),下迄五代(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末年赵匡胤(宋太祖)灭后周以前(公元959年),凡一千三百六十二年。作者把这一千三百六十二年的史实,依时代先后,以年月为经,以史实为纬,顺序记写;对于重大的历史事件的前因后果,与各方面的关联都交代得清清楚楚,使读者对史实的发展能够一目了然。
为人温良谦恭、刚正不阿,其人格堪称儒学教化下的典范,历来受人景仰。生平著作甚多,主要有史学巨著《资治通鉴》、《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稽古录》、《涑水记闻》、《潜虚》等。
此外,他在文学、经学、哲学乃至医学方面都进行过钻研和著述,主要代表作有《翰林诗草》、《注古文学经》、《易说》、《注太玄经》、《注扬子》、《书仪》、《游山行记》、《续诗治》、《医问》、《涑水纪闻》、《类篇》、《司马文正公集》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司马光
1、河南商丘:婚宴要喝王八汤,新人万年福禄长
商丘的结婚风俗,在新人行拜礼时,可以用鞋油、锅底灰涂抹在新郎及其父母的脸上以表同喜,抹得越多,祝福越长久。
吃喜酒是重要的部分,五六十年代基本不存在娘家人吃喜酒一说。七八十年代吃喜酒已经比较普遍,但喜酒比较简单,有二十四个盘儿。而现在喜酒是越来越丰盛,各种肉食都已经上桌,比如“王八汤”就是象征新人千年和美万年福禄。
2、河南许昌:兄长端斗更加有,犁上浇醋踩石头
婚礼当天,迎亲的人数是单数,接到新娘后刚好凑成双数,以求好事成双。回去的路上,迎亲的人要“搜查”嫁妆,女方提前包有油馍、火烧、鸡蛋等食品放在里面,增加喜庆气氛。
迎亲车仗到家门口,要绕着迎亲的车轿放鞭炮,另一人用铁丝提着一个烧得通红的犁铧紧跟其后,并向犁铧上浇醋,称为“激犁”,取的是“吉利”的谐音。男方也要给新娘下轿礼,地上放有一块红纸贴面的石头,叫“接脚石”,脚踩在接脚石上,有“脚踏石(实)地”之意。
新娘下来后,点燃两堆谷杆,新娘要从中间穿过,传说谷杆火能够辟邪。新郎的兄长或本门兄长端一个斗在前面引路,斗里面放粮食,粮食上插柏枝,柏枝上挂红枣,也有粮食上插一杆称,称上挂九枚铜钱。这叫“兄长端斗,越端越有”。
3、河南周口:看好不看隔年好,敬烟数量不能少
由媒人介绍男女双方认识。男方口袋里面必须有香烟3包以上,另外给媒人一包到了女方村庄见人就发,能间接的提高成功率。如果男方认可女方,第二天和女孩子上集,让家人见面,同时把见面礼给女孩,之后开始下礼。礼分干礼和湿礼,干礼为全现金,湿礼为物品。
注意,“看好不看隔年好”,今年见的面,一般都是本年结婚。结婚前,每逢收小麦中秋,男方要带礼物到女方家里看望未来岳母。同时,男方负责买好所有家具,陪女方上几次集,去找下婚礼当天的录象、拍照、婚纱事宜。
婚礼当天,男方要给女上方车礼、离娘费。女方到男方家里,先给未来公婆端洗脸水,费用不等。
/iknow-pic.cdn.bcebos/2934349b033b5bb584c0efc239d3d539b600bcf3"target="_blank"title="点击查看大图"class="ikqb_img_alink">/iknow-pic.cdn.bcebos/2934349b033b5bb584c0efc239d3d539b600bcf3?x-bce-process=image%2Fresize%2Cm_lfit%2Cw_600%2Ch_800%2Climit_1%2Fquality%2Cq_85%2Fformat%2Cf_auto"esrc="iknow-pic.cdn.bcebos/2934349b033b5bb584c0efc239d3d539b600bcf3"/>
4、河南漯河:恋爱结婚五阶段,新妇下厨始做饭
漯河青年从恋爱到结婚一般都要经过五个阶段:提亲、相亲、恋爱、订亲、结婚。婚宴上,新郎的父母要向客人敬酒,祝客人吃饱喝好。有好事者趁此机会将早已准备好的颜料往新郎的父母脸上抹,这叫“打花脸”。
酒过三巡,新郎新娘开始向宾客敬酒。宴会最后一道菜是丸子汤或鸡蛋汤,表示宴席结束。婚后第三天,新娘要下厨房做饭;吃了早饭,然后同夫婿一道回娘家,叫“三日回门”。回门以后一切转入正常,开始过甜蜜的生活。
5、河南南阳:夜娶习俗不复现,一曲发嫁把手牵
谈到南阳的婚俗,不能不说“夜娶”。“夜娶”是古代“昏礼”和抢婚习俗的再现,究其原因,清光绪《新修南阳县志》记载:“居民逼其虐势,不敢白昼婚娶”。明太祖朱元璋的第二十三子朱柽),受封于南阳时,看到谁家有喜事就率人强抢新娘。
为了使新妇免遭蹂躏,百姓只好“灵活”地把娶亲改在夜晚。根据南阳传统,新娘在出门时,即使心情高兴,也要装出哭相。因此,旧时南阳各地都编有很长的煽情《发嫁歌》并流行民间:“太阳出来一点红,千金姑娘上楼棚。千金姑娘楼棚跨,一溜金莲到婆家。
6、河南信阳:女子开脸男喝汤,夹块鸡肉喂虎狼
信阳淮滨、固始、息县等地,迎亲时间均在凌晨或清晨。潢川、商城县城关的习俗则在午夜。男家洞房、中堂、门、窗及树干张贴大红“_”字。新娘则请儿女双全的妇女“开脸”——用两根线绞除脸上汗毛。光山县迎亲时,新郎喝“龙汤”(一条整鱼或鸡肉烧制),而后掏出“封子”赏钱。
到男家后,由男家迎亲、牵亲的妇女各2名和1名递锡壶的少女等人打开轿门。新娘接锡壶后下轿,意即承当媳妇。拜堂后入洞房,先由新娘吮一口枣做的子孙汤,接着有人端来一碗鸡汤,新娘夹块肉掷于床下,意在喂虎狼怪物,以后生子好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