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舜的故事文言文雷鸣的故事阁老焦芳是咋死的1.孝的文言文故事“禹”
原文:舜,有虞氏首领,又称虞舜。母亲早亡,继母生子名象。继母与弟象对舜心怀嫉恨。舜的父亲眼瞎,又不辨善恶,偏听偏信,对舜虐待,以至加害于舜。有一次,他们要舜去修仓,待舜登上仓顶,他们却抽去梯子,放火焚烧。舜挟着两个斗笠,从仓顶飘然而落,毫发无损。又有一次,他们要舜去淘井,舜刚下到井中,便有土石滚落,舜从井下的地道中不慌不忙走出,使继母及弟象十分惊恐。尽管他们对舜屡次加害,舜对父母孝敬如初,对弟象依然友好。帝尧知舜至孝,又见他德才兼备,使把治理天下的大位禅让给他。舜“兼爱百姓,务利天下”,后世尊为“远古圣王”。
虞舜,瞽瞍之子。性至孝。父顽,母嚚,弟象傲。舜耕于历山,有象为之耕,鸟为之耘。其孝感如此。帝尧闻之,事以九男,妻以二女,遂以天下让焉。舜,传说中的远古帝王,五帝之一,姓姚,名重华,号有虞氏,史称虞舜。相传他的父亲瞽叟及继母、异母弟象,多次想害死他:让舜修补谷仓仓顶时,从谷仓下纵火,舜手持两个斗笠跳下逃脱;让舜掘井时,瞽叟与象却下土填井,舜掘地道逃脱。事后舜毫不嫉恨,仍对父亲恭顺,对弟弟慈爱。他的孝行感动了天帝。舜在历山耕种,大象替他耕地,鸟代他锄草。帝尧听说舜非常孝顺,有处理政事的才干,把两个女儿娥皇和女英嫁给他;经过多年观察和考验,选定舜做他的继承人。舜登天子位后,去看望父亲,仍然恭恭敬敬,并封象为诸侯。
后人有诗赞曰:队队春耕象,纷纷耘草禽。嗣尧登宝位,孝感动天心。
2.大舜的故事相传舜的家世甚为寒微,虽然是帝颛项的后裔,但五世为庶人,处于社会下层。
舜的遭遇更为不幸,父亲瞽叟,是个盲人,母亲很早去世。瞽叟续娶,继母生弟名叫象。
舜生活在“父顽、母嚣、象傲”的家庭环境里,父亲心术不正,继母两面三刀,弟弟桀傲不驯,几个人串通一气,必欲置舜于死地而后快;然而舜对父母不失子道,十分孝顺,与弟弟十分友善,多年如一日,没有丝毫懈怠。舜在家里人要加害于他的时候,及时逃避;稍有好转,马上回到他们身边,尽可能给予帮助,所以是“欲杀,不可得;即求,尝(常)在侧”身世如此不幸,环境如此恶劣,舜却能表现出非凡的品德,处理好家庭关系,这是他在传说故事中独具特色的一个方面。
舜家境清贫,故从事各种体力劳动,经历坎坷。他在历山(今山西运城市芮城县东)耕耘种植,在雷泽(在今山西永济市首阳乡)打鱼,在黄河之滨制作陶器,总之生计艰难,颠沛流离,为养家糊口而到处奔波。
相传舜在20岁的时候,名气就很大了,他是以孝行而闻名的。因为能对虐待、迫害他的父母坚守孝道,故在青年时代即为人称扬。
过了10年,尧向四岳(四方诸侯之长)征询继任人选,四岳就推荐了舜。尧将两个女儿嫁给舜,以考察他的品行和能力。
舜不但使二女与全家和睦相处,而且在各方面都表现出卓越的才干和高尚的人格力量,“舜耕历山,历山之人皆让畔;渔雷泽,雷泽上人皆让居”,只要是他劳作的地方,便兴起礼让的风尚;“陶河滨,河滨器皆不苦窳”,制作陶器,也能带动周围的人认真从事,精益求精,杜绝粗制滥造的现象。他到了哪里,人们都愿意追随,因而“一年而所居成聚(聚即村落),二年成邑,三年成都(四县为都)”。
尧得知这些情况很高兴,赐予舜絺衣(细葛布衣)和琴,赐予牛羊,还为他修筑了仓房。舜得到了这些赏赐,瞽叟和象很是眼热,他们又想杀掉舜,霸占这些财物。
瞽叟让舜修补仓房的屋顶,却在下面纵火焚烧仓房。舜靠两只斗笠作翼,从房上跳下,幸免于难。
后来瞽叟又让舜掘井,井挖得很深了,瞽叟和象却在上面填土,要把井堵上,将舜活埋在里面。幸亏舜事先有所警觉,在井筒旁边挖了一条通道,从通道穿出,躲了一段时间。
瞽叟和象以为阴谋得逞,象说这主意是他想出来的,分东西时要琴,还要尧的两个女儿给他做妻子,把牛羊和仓房分给父母。象住进了舜的房子,弹奏舜的琴,舜去见他,象大吃一惊,老大不高兴,嘴里却说:“我思舜正郁陶!”舜也不放在心上,一如既往,孝顺父母,友于兄弟;而且比以前更加诚恳谨慎。
后来尧让舜参预政事,管理百官,接待宾客,经受各种磨炼。舜不但将政事处理得井井有条,而且在用人方面有所改进。
尧未能起用的“八元”、“八恺”,早有贤名,舜使“八元”管土地,使“八恺”管教化;还有“四凶族”,即帝鸿氏的不才子浑敦、少皞氏的不才子穷奇,颛顼氏的不才子梼杌、缙云氏的不才子饕餮,虽然恶名昭彰,但尧未能处置,舜将“四凶族”流放到边远荒蛮之地。这些措施的落实,显示出舜的治国方略和政治才干。
经过多方考验,舜终于得到尧的认可。选择吉日,举行大典,尧禅位于舜,《尚书》中称为舜“受终于文祖”。
又传说是舜代替尧摄行天子之政,虽有天子之权,而无天子之号。与此二说差异甚大的一个传说是,舜将尧囚禁起来,还不让其子丹朱与他见而,舜自己做了天子,类似于后代的宫廷政变,篡权夺位。
舜执政以后,传说有一系列的重大政治行动,一派励精图治的气象。他重新修订历法,又举行祭祀上帝、祭祀天地四时,祭祀山川群神的大典;还把诸侯的信圭收集起来,再择定吉日,召见各地诸侯君长,举行隆重的典礼,重新颁发信圭。
他即位的当年,就到各地巡守,祭祀名山,召见诸侯,考察民情;还规定以后五年巡守一次,考察诸侯的改绩,明定赏罚,可见舜注意与地方的联系,加强了对地方的统治。传说中舜的治国方略还有一项是“象以典刑,流宥五刑”,在器物上画出五种刑罚的形状,起警戒作用;用流放的办法代替肉刑,以示宽大。
但又设鞭刑、扑刑、赎刑,特别是对不肯悔改的罪犯要严加惩治,舜把共工流放到幽州,把欢兜流放到崇山,把三苗驱逐到三危,把治水无功的鲧流放到羽山,坏人受到惩处,天下人心悦诚服。按照《史记》所载传说,舜摄政28年,尧才去世。
舜于三年的丧事完毕之后,便让位给尧的儿子丹朱,自己退避到南河之南。但是,天下诸侯都去朝见舜,却不理会丹朱;打官司的人也都告状到舜那里,民间编了许多歌谣颂扬舜,都不把丹朱放在眼里。
舜觉得人心所向,天意所归,无法推卸,遂回到都城登上天子之位。不过,传说中舜的都城与尧的都城不在一个地方。
据唐代孔颖达《毛诗正义》引皇甫谧所说;“舜所营都,或云蒲坂。”蒲坂在唐代是河东县,即今山西永济县。
尧死以后,舜在政治上又有一番大的兴革。原已举用的禹、皋陶、契、弃、伯夷、夔、龙、垂、益等人,职责都不明确,此时舜命禹担任司空,治理水土;命弃担任后稷,掌管农业;命契担任司徒,推行教化;命皋陶担任“士”,执掌刑法;命垂担任“共工”,掌管百工;命益担任“虞”,。
3.关于尧舜禹的小故事1、婚鹿仙女鹿仙女是个肌白貌美而心地善良的仙女,曾为百姓的安全和鹿群的生存而制服了潜伏在其仙洞沟附近的黑龙潭中的黑龙,并将它变为自己驾乘的坐骑。
一天,帝尧偶遇被称姑射神女的鹿仙女,并被鹿仙女击退由黑虎仙幻化而成的巨蟒而救下,之后两人互相倾诉衷情,择期成婚。新婚夜,双方喜结连理于仙洞之中,以洞为新房,对面的蜡烛山上光华将南仙洞照得如同白昼一般,于是新婚夜也被称为“洞房花烛夜”。
两人婚后第二年,鹿仙女生下儿子“朱”。后鹿仙女于是尾随那只在牧马滩吞食牧民的恶蟒,趁其不备用剑将其刺死,而黑虎仙逃脱,后来那里留下了巨蟒窟。
自此,黑虎仙愈加嫉恨鹿仙女,想方设法要加害鹿仙女,鹿仙女防不胜防,只得向天帝告发。天帝派天兵天将捉拿黑虎仙,并将其压在乎阳东南的山丘之下,是为卧虎山。
同时,天帝罚鹿仙女与帝尧斩断尘缘,鹿仙女只能将幼年的朱儿送还帝尧,从此隐居深山。帝尧派人四处查找鹿仙女无果后亲上姑射山去找,苦苦寻找而不得,只能另娶散宜氏女为妻。
朱儿后被封于丹地(浮山),故称丹朱邑。后来人们感念鹿仙女功德,在南仙洞黑龙洞左旁的一个小洞窟中为鹿仙女塑像纪念,千百年来香火不绝。
2、大禹斩龙相传舜帝死后,他的两个妃子千里寻夫,奔赴三峰石下,哭死在舜帝墓前。舜帝墓后有个石匣子,上刻有“舜封”字样。
二妃死后,她们的侍女捧着石匣回京交给了禹王。禹王打开石匣,拿出里面的遗书,上写着,三十年前,禹凿龙门之时,有一条蛟龙东逃,潜入天湖池清水岩中,这条龙角尖直立,角上长有绿毛。
舜曾等了三年没见它。这龙故而中毒死去。
舜嘱禹一定要除掉这条蛟龙。大禹看完遗书,气愤填膺。
立即令火神伯益布下天罗地网,大力神应龙下天湖池去擒蛟。可恨那蛟龙就是不出洞。
大禹急令用火烧。于是,大火烧了七天七夜,烧死了老蛟龙。
青石岩也烧成了紫红色,在阳光下,如同西天彩霞一样美。激战过后,伯益想收回他的天罗地网,谁知绳子解不开了。
那天河、北斗、游龙、狮子、麒麟等都留在了洞壁上。所以,紫霞岩的石壁上,有金龙戏水、玉凤朝阳、七星布斗、紫微排罡、犀牛望月、麒麟呈祥等奇观,岩洞口的石壁上有条绿角龙头。
龙口里倾泻出天河泉水。据说,这就是跑到洞口被烧死的老蛟龙。
那蛟龙死后,皮肉化成了肥土,肠子掉到紫霞洞底,弯弯曲曲,盘旋九转,变成了一条阴河。河水哗哗奔流,清而不浊,这是因为龙喝的是天湖池里的天河水,人称为“九曲黄河”。
那龙骨,碎成颗颗骨珠,被山风吹进洞底,滚进九曲黄河之中。被河水浸蚀打磨,变成了洁白晶莹、五棱六角的小石子,黑暗中,拿灯笼一照,像颗颗红透了的杨梅,故谓之为杨梅石。
3、三过家门而不入传说禹与涂山氏女娇新婚不久,就离开妻子,踏上治水的道路。后来,他路过家门口,听到妻子生产,儿子呱呱坠地的声音,但一想到开山导流刻不容缓,便顾不上回家,又走上了治水一线。
第三次经过家乡的时候,其子启正被母亲抱在怀里,他已经懂得叫爸爸,挥动小手,和禹打招呼,禹只是向妻儿挥挥手,表示自己看到他们了,还是没有停下来。4、涂山之会夏建立后,大禹在涂山尽早召开诸侯大会,以检讨自己的过失。
这次涂山之会一般被认为是中国夏王朝建立的标志性事件。到了正式大会的日子,大禹穿了法服,手执玄圭,站在台上,四方诸侯按着他国土的方向两面分列,齐向大禹稽首为礼,大禹在台上亦稽首答礼。
礼毕之后,夏禹大声向诸侯说道:“我德薄能鲜,不足以服众,召集大家开这个大会,为的是希望大家明白恳切的责备、规戒、劝喻,使我知过,使我改过。我胼手胝足,平治水土,虽略有微劳,但生平所最兢兢自戒的是个骄字。
先帝亦常以此来告诫我说:‘汝惟不矜,天下莫与汝争能;汝惟不伐,天下莫与汝争功’。如果我有骄傲矜伐之处,请大家当面告知,否则就是教我不仁啊!对大家的教诲,我将洗耳恭听。”
大家都明白禹受命于天。原本对大禹有意见的诸侯看到大禹这种态度,也都表示敬重佩服,消除了原先的疑虑。
史书记载“禹会诸侯于涂山,执玉帛者万国”。5、尧王牧马坡传说上古姑射山北仙洞一带有尧王牧马坡。
山头绿草如茵,山坡灌木丛生,沟下一片林海。春天草木萌发,生机勃勃,夏天树木茂盛,山花烂漫,秋天枫叶红似火,冬天松柏傲霜雪。
传说这里“树为尧王栽”,是尧王的放马山,那里北有生马庄,南有牧马滩,生马、二驹的村名都是尧王时留传下来的名称。《临汾县志》中以此地为临汾八景之一。
山下汾水西边的东马栅、西马栅传为尧王的牧马场,鹿仙女与尧王婚后,还在这一带管理过马场哩。
4.大禹治水的故事的文言文大禹治水文言文加翻译
帝曰:“来,禹!汝亦昌言。”禹拜曰:“都!帝,予何言?予思日孜孜。”皋陶曰:“吁!如何?”禹曰:“洪水滔天,浩浩怀山襄陵,下民昏垫。予乘四载,随山刊木,暨益奏庶鲜食。予决九川距四海,浚赋治距川。暨稷播,奏庶艰食鲜食。懋迁有无化居。蒸民乃粒,万邦作乂。”皋陶曰:“俞!师汝昌言。”是这一段吗?
舜帝说:“来吧,禹!你也谈谈高见吧。”禹拜谢说:“是啊,君王,我说些什么呢?我整天考虑的是孜孜不倦地工作。”皋陶说:“哦,到底是些什么工作?”禹说:“大水与天相接,浩浩荡荡包围了大山,淹没了山丘,民众被大水吞没。我乘坐着四种交通工具,顺着山路砍削树木作路标,和伯益一起把刚猎获的鸟兽送给民众。我疏通了九州的河流,使大水流进四海,还疏通了田间小沟,使田里的水都流进大河。我和后稷一起播种粮食,为民众提供谷物和肉食。还发展贸易,互通有无,使民众安定下来,各个诸侯国开始得到治理。”皋陶说:“是啊!你这番话说得真好。”
5.请问有谁知道尧舜禹的禅位故事《史记故事》
——五帝本纪第一
黄帝姓公孙,名轩辕。一生下来就能说话,自幼聪明伶俐。成年后见多识广,通晓天下。
轩辕的时候,炎帝的后代衰败没落,诸侯都互相侵占,黄帝趁此时混乱,打败了炎帝。后来黄帝把国家治理的井井有条。
黄帝有二十四个儿子,最终获得姓氏的只有十四人。黄帝逝世后他的孙子也就是昌意的儿子高阳继位。高阳去世后是玄嚣的孙子高辛继位。高阳和高辛都很有才能,与黄帝一样使国家国泰民安。高辛也从不为自己着想,从来都是以百姓的利益放在第一,所以臣民们甘心臣服。高辛逝世后帝尧接任,他的仁德就像上天无处不在,他的智慧像神明无所不能,接近他,便感觉到恰似太阳。尧看到哪些地方的民众忍辱负重,便前去安抚。
帝尧用人也十分妥当,他的继承人是一个平名百姓“虞舜”。舜同样也很谦让,待尧去世后他便把自己的位让给要的儿子丹朱,自己隐居山中,而臣民每天上朝不去拜见丹朱而参见舜;有告状的不去找丹朱而去找舜。后来舜按捺不住,终于又当上了帝王。
舜也仿照尧的方法禅位给禹,禹也像舜一样等舜去世后再把位置还给舜的儿子,但大臣却只给禹进谏,最后禹也回来了。
黄帝、帝颛顼、帝喾、尧、舜就是指五帝。
——五帝本纪第一
黄帝姓公孙,名轩辕。一生下来就能说话,自幼聪明伶俐。成年后见多识广,通晓天下。
轩辕的时候,炎帝的后代衰败没落,诸侯都互相侵占,黄帝趁此时混乱,打败了炎帝。后来黄帝把国家治理的井井有条。
黄帝有二十四个儿子,最终获得姓氏的只有十四人。黄帝逝世后他的孙子也就是昌意的儿子高阳继位。高阳去世后是玄嚣的孙子高辛继位。高阳和高辛都很有才能,与黄帝一样使国家国泰民安。高辛也从不为自己着想,从来都是以百姓的利益放在第一,所以臣民们甘心臣服。高辛逝世后帝尧接任,他的仁德就像上天无处不在,他的智慧像神明无所不能,接近他,便感觉到恰似太阳。尧看到哪些地方的民众忍辱负重,便前去安抚。
帝尧用人也十分妥当,他的继承人是一个平名百姓“虞舜”。舜同样也很谦让,待尧去世后他便把自己的位让给要的儿子丹朱,自己隐居山中,而臣民每天上朝不去拜见丹朱而参见舜;有告状的不去找丹朱而去找舜。后来舜按捺不住,终于又当上了帝王。
舜也仿照尧的方法禅位给禹,禹也像舜一样等舜去世后再把位置还给舜的儿子,但大臣却只给禹进谏,最后禹也回来了。
黄帝、帝颛顼、帝喾、尧、舜就是指五帝。
6.有关于舜的故事,不要超过250个字是只要舜的故事,其他都不要舜得到了这些赏赐,瞽叟和象很是眼热,他们又想杀掉舜,霸占这些财物。
瞽叟让舜修补仓房的屋顶,却在下面纵火焚烧仓房。舜靠两只斗笠作翼,从房上跳下,幸免于难。
后来瞽叟又让舜掘井,井挖得很深了,瞽叟和象却在上面填土,要把井堵上,将舜活埋在里面。幸亏舜事先有所警觉,在井筒旁边挖了一条通道,从通道穿出,躲了一段时间。
瞽叟和象以为阴谋得逞,象说这主意是他想出来的,分东西时要琴,还要尧的两个女儿给他做妻子,把牛羊和仓房分给父母。象住进了舜的房子,弹奏舜的琴,舜去见他,象大吃一惊,老大不高兴,嘴里却说:“我思舜正郁陶!”舜也不放在心上,一如既往,孝顺父母,友于兄弟;而且比以前更加诚恳谨慎。
7.警世通言的故事古文《俞伯牙摔琴谢知音》-原文及介绍
最早记述伯牙钟子期知音佳话的是秦代吕不韦的门客所编成的《吕氏春秋》。其中云:“伯牙鼓琴,钟子期听
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钟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
流水’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其他如《列子·汤问》、《荀子》、《韩诗外传》、《淮
南子》、《说苑》、《风俗通义》、《五知斋琴谱》、《大别山志》、《琴台纪略》等都有记载,可谓史不绝书。特别是明代冯梦龙所
编小说《警世通言》及后人所编的《今古奇观》,使“俞伯牙摔琴谢知音”故事更加大众化、民间化,以致家喻户晓,是流传最广
的“武汉故事”。
原文:伯牙鼓琴,钟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钟子期又曰
:'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8.舜字重华瞽瞍之子文言文舜字重华瞽瞍之子的译文是虞舜(舜帝)姓桃名重华,叫桃重华,是瞽瞍(算命的瞎子)的儿子。
原文是瞽瞍之子,性至孝,父顽,母嚚,弟象傲。舜,传说中的远古帝王,五帝之一,姓姚,名重华,号有虞氏,史称虞舜。
相传他的父亲瞽叟及继母、异母弟象,多次想害死他:让舜修补谷仓仓顶时,从谷仓下纵火,舜手持两个斗笠跳下逃脱;让舜掘井时,瞽叟与象却下土填井,舜掘地道逃脱。事后舜毫不嫉恨,仍对父亲恭顺,对弟弟慈爱。
他的孝行感动了天帝。舜在厉山耕种,大象替他耕地,鸟代他锄草。
帝尧听说舜非常孝顺,有处理政事的才干,把两个女儿娥皇和女英嫁给他;经过多年观察和考验,选定舜做他的继承人。舜登天子位后,去看望父亲,仍然恭恭敬敬,并封象为诸侯。
(一)雷鸣的出生
人,一旦感到痛苦,便倾向于从外界找寻原因,其实一切早已注定。不管选择是对是错,所有结果终须自己承担。
那天傍晚开始,天空就如同浓墨倒入清水中一样,滚滚黑云,慢慢晕染了整片天。孤立的小村庄,周围成片的杨树林开始躁动不安,发出阵阵哗哗声。不到天黑,伴随着滚滚雷声,暴雨终至。
每年的这个时节,大雨偶尔洗刷大地,带走夏末的余热,人们早已习惯,甚至成为了一种享受。可是这场大雨已经连下了整整三天,却没有丝毫要停歇的迹象。眼看着村后的河水慢慢涨起来,钟仁变得焦虑起来,后悔没有听他老爹的话。
钟仁的妈终于沉不住气了,连拉带拽,让他赶紧去找接生婆。钟仁借到一艘捕鱼的小船,披着一件破雨衣就出去了。雨水早已灌满了河道,已经看不出原来河流的走向了。
等到好不容易请来接生婆,已经是晚上十点多了。电闪雷鸣之下,钟仁隐约看到老爹在门口来回踱步。接生婆进门后,脱下雨衣,进屋看了看产妇,然后出来,吩咐打一盆温水洗了脸,用肥皂洗了手,用开水烫了自己的接生器具,然后让钟仁他妈一起进入。钟仁爷俩早已急的团团转。
没多久,就传来了孩子响亮的哭声。钟仁当爸爸了!
(二)衣食无忧的童年
村西头的算命瞎子张神仙给钟仁的儿子卜过一卦,说这小子命途多舛,无有解决良策,只能全靠造化了。钟仁一家沉浸在添丁的喜悦之中,对张神仙的话并没有太在意,倒是还很感谢他为孩子起了一个再适合不过的名字:钟雷鸣。
钟家的根原不在当地,据说钟仁的曾祖父兄弟是从西北逃荒至山西,民初才又迁到南方来的。钟家在慌乱的年代能一路安全转移,除了运气较好,还多亏了钟家几个兄弟都是能工巧匠,每人都会一门不同的手艺。钟仁的爷爷是有名的木匠,可以一个人打造一整套家具,所以在不同的地方基本都能很快落稳脚跟,到钟仁他爸这代,木匠的手艺已经很生疏了,只能打一些简单的用具。钟仁倒是很有心要发扬祖传的手艺,但是他爸爸已经教不了什么了。
钟仁虽然动手能力不如祖辈,但是脑子好使。那两年闹天灾,庄家收成不是很好,土地比较便宜,钟仁慢慢买了不少土地,一部分出租出去,一部分用来养殖。连年风调雨顺,情况很好,家底在短短几年内翻了几番。
钟仁买下了庄上位置最好的地基,然后新建了前后三排房子。一时间风光无比。
钟雷鸣被称作小钟少爷。因为是家里唯一的孩子,雷鸣备受宠爱。吃的喝的,都是庄上最好的。他倒是没有一点少爷的架子,和庄上其他的孩子玩的都比较好,有好东西也会分享给一众玩伴。因此富裕起来的钟家并没有受到同庄人的排斥。
小钟少爷没有接受教育,主要是因为钟仁认为读书识字对守家产用处不大,只要会做生意,会管人就可以了。小钟少爷对他爸也是言听计从,这点让钟仁很高兴。对小钟少爷来说,不去学堂的好处多多,他可以无忧无虑的和玩伴们爬高上树,摸鱼捉鳖。
(三)成人
17岁那年,钟仁觉得小钟不能再玩下去了,所以只要有什么活动,生意也好,聚会也好,都会带着他在身边。因为钟仁的爸爸就是这么教育他的。
小钟遗传了爸爸的优点,学东西特别快,为人处世比他爸还要圆滑。那年大旱过后,附近几个村庄的有头面的人聚在一起,商讨各村集资,挖一个蓄水的人工湖。爸爸有些犹豫,但是小钟认为应该出资参与。出力、出钱、出粮,钟家因为这件事在当地的名声越发的响亮。之后几年中也发生过两次较大的干旱,多亏了这个湖,周围村子受灾情况比其他地方要好很多,慢慢地村名也聚集了一些财富,当地百姓比较集中的村子中间形成了一个很热闹的集市,方圆二十里的人们都会定期来赶集。
那天钟少爷和钟仁坐着马车去集市上看热闹。远远就看到十字路口的中央围了一大圈人,原来是耍猴的。“一个子儿翻两下,三个子儿握手又挤眼,要是哪位看官赏五个子儿,齐天大圣立马下凡来……”耍猴人大声吆喝着,鼓动人们出钱看表演。此时,钟少爷看的很开心,扔了一个大子儿。耍猴人眼疾手快,放绳子,让小猴飞快的抓住赏钱,然后特地的为钟少爷表演了猴子耍棍的看家本领,引得一圈人拍手叫好!
钟少爷的目光突然被人群中一个身影吸引住了。那少女穿着素色的衣服,挎着一个竹篮,盯着猴子看,眼神中充满好奇,不过很快又闪过一丝悲伤,眉头紧锁,慢慢挤出人群。
钟仁注意到了这点。“你小子看什么呐?”
雷鸣有些不好意思的回道“没啥,看耍猴。”
钟仁其实早就为雷鸣的终身大事四处留心,只不过一直没有看到合适的。这次看到雷鸣的反应,觉得也许是缘分,就托人前去打听。
雷鸣那天过后就一直心事重重的,经常无事去赶集。钟仁当然很清楚,也在积极打听消息。不久,有人来向钟仁报告消息。
“钟爷,让少爷放弃念想吧,那女子是湾沿庄老赵家的儿媳妇,今年年初丧夫,留下了一双儿女,也才两三岁吧。另寻黄花大闺女吧,我倒是有个不错的人选……”
“好了,我知道了。这是一点辛苦费,请回吧”
钟仁把这事委婉的告诉了雷鸣,说道“你跟她今世无缘,我再给你找个满意的吧,我们钟家找个媳妇还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情!”
“可是,老爹——我就想要她……”
“混账!我们家虽然不是什么名门大户,但方圆几十里内也是小有名气。我唯一的儿子,娶个托儿带口的寡妇,这事要是传扬出去,你让我的脸往哪放!”钟仁少有的暴怒,把一家人都吓的不轻。
此后,雷鸣不敢再提及此事,但是心中并没有放下,仿佛换了一种性格。不管介绍的是哪家的姑娘,雷鸣就是看不上眼。一向不抽烟的雷鸣,不知道何时认识了几个少爷,抽起来烟,喝起了酒,整天浑浑噩噩。
那年,雷鸣的爷爷下地里看田的时候不小心滑倒在垄沟里,摔断了大腿。躺在床上几个月不能动,终究是年龄太大,油尽灯枯,耗尽了最后一点元气后离家人而去。爷爷的丧事,雷鸣忙前忙后,加上本来就精神不佳,爷爷下葬后,雷鸣也躺倒在床了。
这可把老钟吓得够呛。
“你看,老爷子不是想把他唯一的孙子也带走吧!”老钟跟雷鸣他娘说到。
“可别啊,他要是有什么,我可怎么活啊……”雷鸣娘一听,止不住的流眼泪。
老钟倒是不急,说道:“哎,这孩子,我知道该如何治好他。”
第二天一早,老钟安排好一切,雇了一辆车,出发。
(四)迎亲
庄口西边的那一片杨树在傍晚时分比平时显得更加沉默,仿佛又在窃窃私语。
天很快就要黑了,红脸工头大声叫骂着:
“都他娘的快点!天黑之前木桥搭不好,就一分钱也别想拿到!”红脸工头骂完低头装了一袋烟,嘀咕道,
“都是什么奇怪的规矩,非得傍晚搭桥,半夜接新娘子,从来没听过”
“估摸着是哪个算命瞎子给出的鬼主意哟!”
红脸工头怒目扫视是哪个接的话茬,没瞧见,白了一眼继续抽烟。
天黑前,有人来查看木桥搭建情况,红脸工头慌忙迎上去,笑嘻嘻的说到“您看,都妥当了!让钟老爷放心吧。”
夜里11点,钟雷鸣准时跟着父亲等在木桥的这头。
不多久,就看到灯笼一个接一个,慢慢朝着木桥的方向移动。新娘子走在队伍的中间,前后都有人搀扶。新娘上桥后,有一部分人就停在了桥对岸,没有过来。隐隐约约可以听到有哭泣声,有大人的,也有孩子的。
雷鸣整了整帽子衣服,向桥头走过去,伸手去接新娘子。送亲的人走到桥头都没有再前进了,可以听到有妇人的声音小声骂道,“都是什么规矩!仗着有几个臭钱!积点德吧!”
“小心点,跟着我走”雷鸣小声说道。
新娘子上了车后,接亲的队伍就浩浩荡荡的往回走了。灯全部点起了,宛如一条更大的长龙蜿蜒游走起来。
快要到夜里12点,庄子外早已热闹不已,人们都在等待新人进门。雷鸣走在前,老钟站在大门口,盯着手握着的怀表,另外一只手举在半空,当刚好12点时,猛地放下手,门口的另外一个老者,高声喊道“新娘子进门啦,内外准备妥当哟!”
钟家的婚事附近的人都知道,有称道的,而大多都是对此事颇有微词。
原来,这个媳妇还有一个遗腹子,赵家是坚决不同意这桩婚事的,老钟托的人采用了多种手段,强逼着老赵家同意嫁媳妇。这点也导致了老钟的很多生意伙伴的轻视,不少人也慢慢地与钟家疏远了。
(五)完整的家庭
雷鸣虽然个子不高,但是身体很好,不胖不瘦,剃着寸头,很精神。对媳妇很体贴,夫妻两人静待孩子的出生。因为不是亲生的,刚结婚很快就要有孩子了,一些要好的朋友经常取笑他。雷鸣也只是大笑道,“有什么不可吗!”
女儿出生后,雷鸣又紧张又兴奋。暗地里决定要更加努力,让他们娘俩不受苦。
老钟心里开心,但是也希望能有一个孙子。就像那些幸福的大家庭一样。
(六)变故
“听说小日本快要打到我们这啦,日子不好过了呀”,老钟回来后对雷鸣说道。
雷鸣在照顾怀孕的妻子,“真打到我们这里,那中国也该亡了,小日本有那么大的本事?等着抱孙子吧”
那天,老钟在大坝上溜达,迎面看到老王家的傻儿子,本想打个招呼逗一逗他。没想到傻子突然指着老钟后面大叫到“快看,日本鬼子的部队!”
老钟回头一看,不远的地方果然有一队人朝这走。对傻子大喊“还不快跑!”老钟没有站稳滑倒在路边的野枸杞丛中,浑身被扎也不敢出声。
等了好久也没见日本鬼子过来。后来才知道那队人是人家雇的人力去干活的。但是老钟被吓坏了,精神萎靡不振。有人就说,老钟是被吓破了胆了,医生也没有办法的。
课时那天晚上突然精神大好,吃了不少饭,带着孙女玩了好一会儿。雷鸣也很开心,觉得是好了。
第二天早上,小孙女去叫爷爷起床吃早饭,怎么叫都没有动静。屋子里的雷鸣听到女儿一直在喊,心想肯定出事了。
后记:雷鸣知道父亲希望能有个孙子传宗接代,所以也想能生个儿子,可是事与愿违,终究也没能实现。很久之前倒是买过一个男孩,可是孩子长大后,就像喂不熟的鸟一样,又飞走了。据说雷鸣找人算过命,人说你“命里无儿”,他也就释然了,乐乐呵呵的过日子。雷鸣是死在女婿家的,是大女儿一直照顾他。
出殡那天,二女儿对她的儿子哭着说,看你姥爷多可怜,病痛折磨了他那么久,死了都没个儿子给他烧纸钱。这个小子倒是会安慰他妈“妈你别哭了,我姥爷虽然没儿子,但是我觉得他过的没有多么的不开心啊。我爷爷倒是有好几个儿子,有哪个管用的?不着家的七年八年都见不到人,赌博的就知道赌博,躲债也不知道躲到哪去了,我爸倒是孝顺,可是让我爷爷过的日子好吗?”“妈,我真觉得你们家才是正常的一家人,很普通,但是很温馨。”
焦芳(1434年—1517年),字孟阳,号守静,出生于泌水河南畔的草店村。明武宗正德年间曾任吏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明英宗天顺八年(1464年)进士,入翰林院为庶吉士,授编修,进侍讲。成化二十二年(1486年),因尹旻事发,牵累其降为桂阳府(今湖南桂阳县)同知。弘治初年,移任霍州(今山西霍县)知州。旋升为四川提学副使,不久又转任湖广提学副使,未几迁南京右通政。时逢母丧,服阕后于弘治八年(1495年)官授太常少师兼侍讲学士。四年后又升为礼部右侍郎,弘治16年改任吏部左侍郎。正德元年(1506年)为吏部尚书,同年以本官兼文渊阁大学士,入阁参政,累加少师、华盖殿大学士,时年已73岁。正德五年乞归故里, 84岁终寿,葬于泌阳县。
焦芳(公元1434~1517年),字孟阳,明代泌阳人(今河南驻马店地区泌阳县城南草店人),明天顺八年进士。弘治初年移霍州知府,擢四川提学副使,调湖广。不久,又迁南京右通政,后又迁礼部右侍郎。正德元年十月迁吏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加太子太保武英吏部左侍郎大学士。正德四年晋少师兼太子太师华盖殿大学士。焦芳以阁臣之首辅佐朝纲,明太祖之后不设丞相,大学士地位相当于丞相。正德五年五月致仕(退休)。终年83岁,是明代一位权倾朝野的高官。
焦芳的一生可谓少年得志,平步青云,官运亨通。但此人却被后人认为不学无术。还在他当编修时,一次大学士万安和人闲聊,曾说过一句“不学如芳,亦学士乎”。意思是说,像焦芳这样不学无术之人,也想当学士吗?后来此话传到焦芳处。焦芳勃然大怒,说:这一定是彭华在背后算计我,我如果当不上学士,就在长安道上把彭华给刺杀了。彭华听后非常害怕,连忙将此信传给大学士万安。万安最终不得不进焦芳为讲学士。
不久,皇帝诏纂《文华大训》,然后在宫中讲授。因为其书是彭华等人所著,焦芳心中嫉恨,每次进讲,专挑书中的毛病。当时的翰林院崇尚美文,因学士们认为焦芳粗陋无学,个性阴狠,又好背后议论人,因而大家都不愿和他交往。后来,朝中有位大臣尹晏被罢免,其儿子与焦芳也同时被谪迁到贵阳任职。焦芳知道这是彭华、万安的缘故,因而对这二人怀恨在心。但在被贬贵阳不久,凭着焦芳的能力,他很快又被任命为霍州知府。然后在几年内一步步升迁,很快升为礼部右侍郎。为了能够显示出自己的才华,这一阶段焦芳常常上书奏事,以求皇上对自己重用,可惜奏折都被当时的吏部尚书马文升等人所抑。这些人都是浙江或江西人。所以,焦芳从这个时候开始在心中对南方的官员埋下仇恨。后来焦芳当政期间,南方人的势力受到严重损伤。这笔账都被后人算在了焦芳身上。一次是宦官刘瑾认为翰林院的学士太傲慢,想把他们都赶出京城,被当时的大学士张彩所阻。后来,皇上要求编修的《孝家实录》成卷后,刘瑾又一次提出让学士们外放未果,遂将编修顾清等20多人下放到各部、司中。此时,朝中有位大臣欲将其中四人举荐到某司中。刘瑾发现此四人皆是迁乡人,而奏章就出在这位大臣之手,刘瑾便以结党营私之罪让此四人下了监狱。朝中大臣李东阳力解之,被焦芳阻止,就这样,这笔账算在了焦芳的头上。
但焦芳做事毕竟是不公平的。有一次,有位江西人出事,身为吏部尚书的焦芳竟由此排挤南方人,此时的焦芳对南方人的积怨达到了无可复加的地步。在他升为文渊阁大学士后,竟写了一篇《南人不可为相图》。在朝中,每退一南方人,焦芳便喜不自禁,有时写文章,亦必诋南而誉北。这当然引起南方人的极大愤懑。
焦芳对南方人刻薄,但对北方人特别是故乡人亲爱有加,至今传焦阁老(今当地人尊其为阁老)为民请愿故事。时适河南大旱,收入极少。有人讲河南多产宝,使请阁老献宝。阁老随带三物:一物是蝎子,颜色金黄,皇帝喜欢伸手触及,大叫一声,嫌其毒。二物为篦,一种多肢节动物,其色如黑玉,未及触及,已遁走。三物为蝉,一声鸣去。后帝问及,芳曰河南皆些物也。帝怜,免河南税赋五年,岁有余粮,便修城,至今老城尚在,为河南省二级文物保护。
另一个让焦芳名声有损的原因是阿附阉党。明朝中后期,正是宦官篡政最猖狂的时期,如果朝臣想在朝中坐稳位置,非与宦官交往不可,否则权位与性命堪忧。弘治十八年,太子朱厚燳登基,帝号武宗。武宗登基后,东宫大院内以刘瑾为首的八位宦官均得武宗倚重,被时人称为“八虎”。当时任吏部尚书的焦芳为了保全自己的官位以及寻找到靠山,千方百计接近刘瑾。有一次,大臣韩文将率九卿弹劾刘瑾,按规定,上奏皇帝的奏章必先经过吏部审阅。身为吏部尚书的焦芳看到这份奏章,私下里将奏章内容告诉了刘瑾。刘瑾得信后,立刻着手诬陷这些弹劾他的人,然后举荐焦芳为文渊阁大学士兼吏部尚书。焦芳裁阅奏章时,也时时迎合刘瑾之意。
当时,朝中有位叫张彩的大臣,也是后来公认的阉党之一。为了攀权附贵,张彩事先买通了焦芳,焦芳便将此人推荐给刘瑾。在焦芳升任太子少师、大学士之后,张彩当上了吏部尚书。但不久,张彩刻意在刘瑾面前谗言焦芳。焦芳的一位部下段炅见刘瑾对张彩日益亲近,而焦芳日益失宠,就转而巴结张彩,又伙同张彩在刘瑾面前将焦芳所做的对刘瑾不利的事统统说了出来。刘瑾知道后不觉大怒,数次在大庭广众之下怒斥焦芳父子。焦芳自知大势已去,连忙上奏乞归。儿子焦黄中,无奈之中也以侍读的身份随父还家。父子俱在老家善终!而其他被列为阉党的后来无一不被追究。
以后对焦芳多诋毁有加,盖因焦芳对南方人刻薄缘故,特别是南方文人。以至众口铄金,竟把焦芳描绘为胸无点墨的草包之士,列为阉党之首;然芳能中进士岂能胸无点墨?阉党之首独能得善终乎?焦芳父子已作古千年,是非曲直早有人评说。草店的豪华焦宅早已化为瓦砾,荡然无存,惟独剩下焦芳父子的坟墓,幸运地保留下来。焦芳后代至孝,在焦芳父子的坟墓旁世代守墓,并繁衍立村,是为焦坟村。